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, 2007的文章

This is England 這就是英格蘭 (2008)

圖片
Run with the crowd, stand alone, you decide. 八零年代時,英國因為失業與移民問題,存在著兩種相似但不盡相同的次文化,龐克與 光頭黨 (Skinhead) 。雖然兩者皆是對當代社會與現實環境的反動,但光頭黨在後期演變卻採取更為激進的方式,來宣揚自己的理念。 在光頭黨的眼中,英國的失業問題是由於巴基斯坦和南亞的移民,用低廉的勞動力奪走了英國青年的工作機會,也降低了英國工人階級的勞動價值。六零年代後期,有些光頭黨幫派開始從事這些具有強烈種族歧視意味的暴力行為,在七零年代後期加入以國家主義對宗旨的英國國家前線 (England National Front) 。 雖然 This is England 的主題,是圍繞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中,很容易就會成為另一個說教意味濃厚的紀錄片。在此,導演Shane Meadows由一個十二歲小男孩Shaun (Thomas Turgoose飾演) 的眼光切入,從Shaun加入Woody (Joseph Gilgun飾演) 所領導的光頭黨的情節開始,鋪陳了整個80年代英國Skinhead時代的整體氛圍,並用間接的方式巧妙描繪了Skinhead的發展歷史。 在片中Woody所帶領的光頭黨幫派,比較偏向於Skinhead歷史中創始時的樣貌,較少的政治意味和種族歧視。Woody一群人有的只是,青少年間的次團體文化中,無傷大雅的恣意妄為,和成天無所事是的在街頭上遊蕩。但是這一切,直到從監獄回來的前老大Banjo (George Newton飾演) 闖進門口的的那一刻開始,全部都要風雲變色。 Banjo在眾人面前,發表了一篇政治意味濃厚、充滿正仇視與激進立場的演說,試圖要說服Woody等人,一同加入Banjo所相信的種族歧視運動之中。Shaun在Banjo的演講之下,以為父親在戰場上身亡的原因,都是因為巴基斯坦與外國移民的緣故。 所以,他就算是要離開Woody,也執意要留下來加入Banjo的行列。在這時,所有觀眾的目光,這時也隨著Shaun,一起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的Skinhead歷史…。 就和歷史發展的一樣,在70年代後,部分的Skinhead幫派逐漸和新納粹主義(neo-Nazi)融合,並在一些法西斯與偏激的國家主義勢力支助下,逐漸強大。所有Skinhead的分類內, White power skinhe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