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4, 2005的文章

文化概念的探討小組作業

圖片
文化概念的探討 [多元文化社會研究 小組作業] 西方馬克思主義 (法蘭克福學派、伯明罕學派)、結構/後結構主義 〈一〉意識型態、霸權與文化 1. 阿圖塞 認為意識型態是一種想像機制,物質的存於意薩司〈意識型態國家〉之中(統治支配地位的意識型態將去得勝籌。) 2. 葛蘭西 霸權即某一社會集團,凡取得核心優勢位置者,把自己的想法權威性的推廣。試圖將其意識型態銷至各領域。然,霸權非永久狀態,僅為暫時性控制。 3. 盧卡奇 下層〈文化等〉與上層〈政治、經濟等〉的重要性相當。(文化以獨立之意義。) 4. 威廉斯與霍爾 文化為物論。 5. 哈伯瑪斯 溝通行動理論。產生影響形式政治的公共領域,因為科層體制化和商業化過程而完全消失,政治脫離一般的社會生活﹙社群的文化輸入﹚。社會變成由非個人的異化力量所驅動,金錢和權力入侵生活世界之中,取代了生活世界組織中道德、情感、和價值投入原有的重要地位。﹙ex公共領域在資本主義大眾媒體控制下的消失﹚ 〈二〉語言、符號、指涉活動 1. 李維史陀與羅蘭巴特 文化不僅在思想中反應其他活動,其本身即一物質(指涉活動,並擁有自己重要意義。) 2. 傅柯 某一話語之所以流行病演變為知識,不過是在排斥、壓抑甚至血腥鎮壓其他話語後的結果,且經社會規範、教育馴化等過程得以維持和延續。 3. 威廉斯與霍爾 認為語言和指涉是賦予世界以意義的物質實踐。意義的產生,在於如何被定義,強調語言、文化之物質性。 〈三〉通俗文化、傳播媒體 1. 他者 伯明罕學派將通俗文化從原本被知識份子譴責的〝他者〞,轉變成直得理解研究的〝我者〞。 2. 威爾絲 上層知識份子攻擊通俗文化,是企圖肯定自己在原本秩序中權威位置的政治行為。通俗文化帶來文化價值觀的變化,對其〝少數精英者〞構成權威上的威脅。 3. 伯明罕 伯明罕學者認為,資本主義傳媒常進行遮掩利益集團的說話本質,代之以傳遞〝普遍利益〞的面貌出現。 4. 霍爾→〝制碼-解碼〞 任何可識別的話語都存在著人為制碼的過程。若長期耳濡目染在特定的話語和文化中,便容易產生與在同一幻境下的人們相同、類似的解碼模式。在此觀念理論的影響下,伯明罕學派的文化研究漸從〝反抗〞霸權的角度為次文化正名。媒體解碼中的誤讀成了反霸權話語的策略。 5. 葛蘭西的文化工業 文化工業是指事物的標準化和行銷分配的正當、合理化。文化是種「商品」,以追求利益出發,包含命令